電商產品經理入門(三)訂單
電商系統目前已經非常成熟,在基礎版塊上差別不大,這個系列主要講一下電商的商品、購物車、訂單、支付結算、優惠券。
訂單存在的意義是記錄交易資訊,一般訂單包括商品資訊、價格、優惠資訊、物流資訊、訂單號、訂單狀態等。
下單
下單前需要確認訂單資訊,主要包括支付方式、商品、數量、配送方式和時間、發票資訊、優惠資訊、收貨人資訊、價格,其中 價格計算會涉及優惠券、組合優惠、積分優惠、禮品卡、運費等 。

下單前和下單後
訂單資訊確認後提交訂單,接下來要完成支付。一般提交訂單會立即到支付頁面,圖中是故意從收銀臺返回到了訂單中。
下單後的頁面比下單前多了訂單狀態、訂單編號、取消訂單、去支付幾個欄位功能,訂單編號是訂單的唯一標識,狀態是訂單管理的基礎。
注意下,訂單編號和支付流水號是兩個不同欄位,訂單系統和支付系統分別將這兩個欄位作為自己系統的唯一標識,
拆單
拆單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管理訂單,將不同型別的訂單拆開。通常的原因是部分商品的狀態或者操作(支付、發貨)需要與其他商品區分開。
拆單分兩種,支付時拆單(即多組商品必須分別支付,不能一起支付)和支付後拆單(即多個商品是一起付款的,但支付後檢視訂單會看到有多個訂單發貨)。
支付時拆單的原因:
1、跨境商品與普通商品需要分開支付,因為跨境商品報關需要三單對碰,訂單、支付單、運單統一。
2、需要國際支付的商品和國內支付的商品需要分開支付。
3、平臺規定的需要分開支付的商品。
比如淘寶規定藥品需要與其他商品分開支付;
比如京東部分商品不支援貨到付款,但所有商品都支援線上付款。如果在京東買了10件商品,4件支援貨到付款,需要讓使用者選擇線上支付或者線上支付+貨到付款,如果選擇線上支付+貨到付款,那麼需要拆成兩單,6件商品一單訂單狀態為待支付;4件商品一單狀態直接變為待發貨。
支付後拆單的原因(主要是物流原因):
1、發貨商家不同;
例如在京東買了10件商品,4件是京東自營,6件是京東入駐店鋪的商品,那麼下單時,會被按照京東和入駐店鋪拆成兩個訂單,以滿足區分看到不同的店鋪的商品支付狀態、發貨狀態和收貨狀態。
2、同一商家發貨倉庫不同;
在京東買兩個商品,A商品在上海本地倉庫發貨,B商品在崑山倉庫發貨,這個時候需要拆成兩單。
3、商品屬性原因需要單獨發貨
比如有些易碎商品、包裹超重等需要單獨包裝單獨發貨;
4、按照發貨先後拆單
在京東買兩個商品,A商品現貨,B商品是預售商品或者需要一段時間調貨,一般京東會提醒是等兩個商品一起發貨還是有貨的先發貨,如果選擇有貨的先發貨,那麼會拆成兩單,A先發貨,B等到發售期或者調貨完成會發貨。

不同倉庫的支付後拆單和藥品的支付時查單
訂單狀態
下單後要關注訂單狀態,訂單狀態決定和觸發諸多流程,是訂單流轉的基礎與關鍵。

訂單狀態的流轉
買家申請退貨/換貨/退款稱為訂單維權,一般虛擬商品是不支援維權功能的,比如軟體的啟用碼、Q幣。
在待收貨狀態下,訂單一般是不支援維權的,要等到買家確認收貨(交易完成後)才能發起維權。
工單
額外補充一個概念,在一些B2B或供應鏈比較複雜的電商平臺會涉及到工單,一般訂單用來處理使用者端任務,工單處理資源端的任務。
比如使用者在旅遊電商購買了機票+酒店,使用者看到的是1個機票+酒店的訂單,而電商平臺系統內容是2張工單,1張個機票供應商A,1張給酒店供應商B。
以上是關於訂單的分享,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