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產品經理入門(一)商品
電商系統目前已經非常成熟,在基礎版塊上差別不大,這個系列主要講一下電商的商品、購物車、訂單、支付結算、優惠券。
商品中最重要的兩個概念是SPU和SKU。
SPU
標準化產品單元(Standard Product Unit),SPU是商品資訊聚合的最小單位,是一組可複用、易檢索的標準化資訊的集合,該集合描述了一個產品的特徵。
SPU是一類商品,例如,iPhoneX就是一個SPU,Find X也是一個SPU,這個與平臺上的商家無關,與顏色、款式、套餐無關。
SKU
庫存量單位(Stock Keeping Unit),SKU即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可以是以件、盒、支等為單位。一個SKU是表示規格、顏色、款式等屬性組成的一個確切的物理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存貨單元。
SKU是一個型號的商品,例如,iPhone X&深空灰色&全網通64G是一個SKU,iPhone X&銀色&全網通64G是一個SKU。
圖中的SPU “iPhone X”有“顏色2×版本8=16”個SKU。下面的增值保障和白條分期屬於其他業務,與商品本身無關。
還有一個非常直觀的看什麼是SKU的辦法,就是看購物車,購物車每一個商品就是一個SKU,針對SKU才會有數量的概念,加入購物差之前所做的必須選擇的商品的顏色、規格等就是在確定要購買哪個SKU。

iPhone X
商品的管理
1、類目
類目代表完全不同品類的商品,比如手機和女裝是兩個類目。一般一個類目會需要專門的產品、開發、設計、運營團隊負責,在前臺體現出來就是所謂的“頻道”。

京東的類目
在後臺新增商品時,首先需要選擇類目,將商品歸屬在特定的類目下。

商戶後臺類目選擇
2、屬性
一個類目/產品線下的SPU都有相似的屬性,一個SPU下所有屬性的組合數就是SKU的數量。

女士涼鞋的屬性
3、價格、庫存
價格和庫存需要在SKU級別上進行設定,一般在新增商品時不會直接設定庫存,而是有專門的庫存管理版塊,處理商品的入庫、出庫、調撥、要貨等庫存管理操作。

價格與庫存設定
庫存決定了很多東西,包括SKU的上下架狀態,也與很多流程有關比如下單之後減庫存或是支付之後減庫存,還有退款之後庫存如何處理。
對於商品的上下架狀態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將庫存與上下架分開處理,庫存與上下架無關,無庫存也可以上架,但是消費者無法正常下單;另一種是用庫存狀態決定上下架狀態,只要有庫存商品就自動上架,無庫存就自動下架。
需要注意的2個問題:
1、商品已經下架,消費者從訂單頁進入到商品詳情頁,該如何展示?
已下架的商品已經無法購買,不能展示常規的商品詳情頁,所以要對已經下架的商品詳情頁做處理,比如淘寶的已下架商品詳情頁:

淘寶已下架商品
這個頁面會展示商品下架前的圖片、標題、價格,並提示商品已下架,同時推薦類似的商品或者使用者可能需要的商品。
2、是在下單後減庫存還是支付後減庫存?
這兩種方式都有問題,具體用哪種方式主要看具體場景,所以一般都會在新增商品時,讓商戶設定庫存計算方式。

庫存計算方式
下單減庫存
定義:使用者提交訂單後即扣減庫存。
問題:如果使用者遲遲不支付會導致庫存佔用,影響其他使用者購買。
適用場景:某些成交週期比較短的商品,或者短時間內集中交易的場景(比如秒殺);另外輔助以設定一段時間內不支付即取消訂單,返還庫存。
支付減庫存
定義:使用者支付完成後減庫存。
問題:使用者一段時間內集中下單,會出現超賣的情況。
比如商品共有100件庫存,(為了方便說明,假設每人只買一件),因為是支付減庫存,如果100人購買後並沒有全部完成支付,這時第101人仍然可以下單,這時就相當於賣出了101件,第100人支付完成後,庫存減為0,第101人發起支付時會報錯,提示商品無庫存。對於第101個使用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差的體驗。
適用場景:交易考慮週期比較長的商品可以採用這種方式,比如旅遊產品。
以上是關於商品的分享,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