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保競品分析
一、競品分析目標
研究分析同類產品種地保的發展模式、發展現狀與趨勢,對比是否可參考可借鑑
二、選擇競品
直接競品-種地保
三、市場分析
1、市場情況

image

image
2、使用者需求
農業作業過程中使用者的痛點:

image
四、業務模式
種地保以農業作業服務為切入點:
1、標準化農業服務:
(1)為 政府、國營農場、特大型農業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 提供 大田作物 耕種管收(耕耙、播種、植保、收割)全程標準化服務,為 農機合作社、農服公司 提供作業訂單服務(目前主要業務)
(2)以生產資料為主的農資品牌選購服務(未查到相關資料)
(3)推出了基於農業服務的金融貸款服務(未查到相關資料)
2、大資料指導種植:採集30年農業生產資料,對比區域天氣、水文等農業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計算,結合專家建議,給使用者具體的指導方案。(未查到相關資料)
3、雲安全生產預警:結合作物生長情況及環境資料採集,對比30年曆史資料,可對病害/氣象災害提前釋出預警。(未查到相關資料)
農機預約服務模式(種地保目前主要業務):
定義:農業標準化服務共享平臺
** 使用者:政府、國營農場、特大型農業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與機手、農機合作社、農服公司**
** 業務:為種植戶提供****耕耙、播種、植保、收割全程標準化服務**
** 為機手、農機合作社、農服公司提供訂單服務**

image
據報道,目前已有近3萬種植戶、5萬農機戶入駐並使用種地保平臺,累計服務土地面積達200多萬畝,山東省62%的重點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成為種地保的使用者。訂單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黑龍江、河南、江蘇、安徽、四川、天津等18個省,訂單型別:主要是飛防、收割,少量播種訂單。4個月時間完成加盟農機22,000臺(架),其中植保機(含無人機)4,000臺(架)、收穫機11,000臺,其他機具7,000多臺 與山東國豐、元瑞農業、中聯重科等數十家大型農業、農機公司達成合作
其他資料:
2017年6月份-10月份 作業服務面積達103萬畝次,平臺訂單價值達1.01億元。其中: ➢ 直營 訂單:作業面積3萬畝次 ,作業營收100萬元
➢ 非直營訂單:服務面積100萬畝次,訂單金額近1億元
2018年3月1日-3月27日 作業服務訂單面積達18.98萬畝次,訂單金額307.6萬元。其中: ➢ 直營訂單:作業面積13.2萬畝次 ,訂單金額237.8萬元
➢ 非直營訂單:服務面積5.73萬畝次,訂單金額69.71萬元
五、產品形態
1、產品形態:公眾號、小程式、app(安卓)
2、產品功能

image
2、主要產品流程:

image
3、產品特點:
-
下單價格:由種植戶自己定
-
預約訂單:農戶可下預約訂單,大訂單(統防統治)機手報名,小訂單搶單
-
機手分為平臺機手、加盟機手:(1)平臺機手:註冊使用者可以隨意在平臺接單,沒有任何費用,註冊使用者直接與農戶交流,包括訂單位置以及交付。(2)加盟機手:機手加盟平臺成為平臺的合作伙伴,加盟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以平臺的 直營訂單 為主,加盟平臺有以下六大保障:
1⃣️作業完成後72小時之內平臺結款 ;
2⃣️單塊作業面積百畝以上,平臺幫驗地 ;
3⃣️單價不低於當地行價;
4⃣️若派單量不夠,差額按1.2--4.8元/畝賠付;
5⃣️智慧派單,跨區無憂;
6⃣️1對1專屬客服,隨時幫機手解決問題。
-
保證金:種植戶、機手繳納保證金(不強制),讓種植戶繳納保證金是為了保障訂單內容真實有效,讓機手繳納保證金是為了保障機手可按照要求前往作業,以保證金來限制管理種植戶與機手
-
搶單模式:每24小時一輪迴,機手接單後需三小時聯絡農戶確認訂單資訊才成功接單
-
經紀人模式:地區合夥人,1988元起投,盈利點:作業訂單差價、廣告費分成、平臺返單、下級合夥人加盟費分成、會員費分成(具體不清楚)
六、商業模式

image
七、總結-SWOT
- S-優勢:
(1)平臺為 種植大戶 提供 大田作物 耕、種、管、收標準化服務,平臺提供的機械化服務內容涵蓋大部分目前大田作物生產過程中可機械化的部分,可為農戶提供種植過程一站式機械化服務,較為精細,也可為後續收集全週期種植資料打下基礎;
(2)直接面向種植大戶,更能獲取到真正做農業人群的真實需求,便於後續業務的發展
(3)經紀人模式:找全國各地當地的地區有資源有能力的人當合夥人,此部分人長期紮根農村,有資源,更瞭解農村農戶,便於業務的開展,便於維護公司與農戶的關係
- W-劣勢:
(1)主要服務使用者是種植大戶,目前種植大戶普遍年齡40以上,文化水平較低,對現代化種植手段和新型作物缺乏足夠認識,對網際網路接受程度較差,需要人力強引導和長期去維護。
(2)平臺目前提供服務的作物有限,現在只有玉米、小麥、大豆、水稻、高粱
-
O-機會:以為農業公司、種植大戶等提供 農業標準化作業服務為核心 ,整合優質社會服務資源,使大量種植全週期數據在平臺留存,進而拓展農資、農機集採及保險、供應鏈金融,乃至未來用資料指導農業生產帶來的智慧農業的市場前景,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
T-挑戰:經紀人合夥模式是否能找到合適的人,團隊是否易管理,能否穩定擴充套件客源,監督作業標準、推進作業順利進行?平臺與合夥人能否長期維持穩定的合作關係,有資源的合夥人是否會發展自己的業務
Ps:個人分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