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PU選購,你什麼都不用知道
有很多人問我某某CPU能不能做什麼,這個CPU玩遊戲能不能行,這個CPU溫度怎麼這麼高,幾個核心的CPU才能滿足需求,關於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回答得頭疼,今天就一了百了,家用辦公,家用遊戲,家用設計,專業設計以及發燒電競究竟應該如何選CPU,我統統告訴你。
一 新手必備之CPU天梯圖


排除撿垃圾二手平臺,我們說一下主流配置,主流配置相對新手來說更容易上手,我將天梯圖CPU分為3個階段,低端入門級,中端主流級,高階發燒級。
1.1低端入門
我將天梯圖中奔騰G4560以及以下劃分為低端入門級,這類CPU是能夠勝任主流辦公,以及輕度網遊,類似於office辦公應用,簡單PS剪輯,LOL遊戲這一類的日常使用場景。
能達到的效果就是家用辦公完全沒問題,自己美顏修圖摳圖摳公章,都是沒有問題的。如果用這個CPU打遊戲,後臺還能開兩個聊天軟體,再開個YY,聽歌軟體,也是問題不大,基本上摸到極限,這個CPU效能還是不錯的,就是價格有點虛高, 論價效比,不如AMD的速龍200GE ,如果是玩騰訊家遊戲的話還是建議上英特爾家的CPU, 騰訊全家桶是典型A黑 。
G4560網上到R3 1200基本上都是屬於這一系列,不包括R3 1200。
1.2主流中端
我將天梯圖從 I3 8100到R5 2600X 這一級別劃分為主流中端配置,包括2600X,越往上越高階。這一系列的AMD處理器搭配超頻主機板是都可以超頻的。但是Intel除了帶K的處理器,外加旗艦主機板才可以超頻。
這一個系列的處理效能屬於絕大多數的家用級別,我用的R5 2600也屬於這一一系列。我的實際體驗來說,只要是搭配合適的配件,基本上所有的遊戲都可以玩,大學畢業的設計類同用來做設計也不是什麼問題。
只要你的處理器在這一範圍,就別問我什麼遊戲能不能玩,顯示卡只要夠,什麼都能能玩,如果正好有一款不能玩,那麼請降一檔解析度,不要讓我打臉。
1.3高階旗艦
我將 R5 2600X到R7 2700X歸到高階旗艦這一行列,這一行列裡面就是你家用什麼都能幹系列 ,專業視訊剪輯,電競發燒友,專業設計師,多工處理,這一行列基本上就是家用的高階了,什麼場景都可以應付。順便提一下,因特爾處理器雖然在這裡的總體效能不如AMD的,但是單核效能卻是能穩壓AMD一頭的,如果日常玩吃主頻的遊戲,例如吃雞,想讓幀率看的更舒服,那麼選擇因特爾,拋開這一點,不是很建議因特爾,因為 AMD 價效比高啊 。AMD YES!
二 功耗發熱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是不明白,天梯圖裡面那麼多CPU,我怎麼知道哪些好,哪些不好,畢竟排除效能還要考慮散熱以及功耗等等因素。那我再講講有關功耗發熱與效能。一般來說,效能越強功耗發熱越高。把CPU比作一個熱水器,正常10分鐘燒熱一壺水,那麼你現在要讓它5分鐘燒熱一壺水,那麼加在電阻絲兩端的電壓要加大,相應的電流也要加大,那麼功耗加大的同時發熱也加大。又想效能強大又想功耗低發熱低,只有在一個地方能實現,那就是夢裡。
一般CPU的功耗不容易測得,但是我們可以很容易得知他TDP(熱設計功耗),這不是實際功耗,但是可以管中窺豹,通過這個TDP,我們大概就能知道發熱,發熱與效能對應,那麼正常情況下,TDP高一些那麼效能就強一些,比如I3 8100比I3 7100強,那麼TDP自然高一些。

所以一般效能都是和功耗發熱對應的,效能越強功耗發熱也越厲害。但是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效能不咋地,功耗發熱還很厲害,那麼籠統地說,天梯圖FX開頭的AMD處理器不要選擇,這些就是效能不怎麼樣發熱賊猛的,要選擇就選擇銳龍R3 R5 R7這些處理器,這些是AMD的翻身之作,各方面都是均衡的,效能還不賴。其實我是除了這些R開頭的處理器一個都不推薦AMD的處理器的。但是不代表這些之外的處理器就不能買,撿垃圾,開核,超頻都是很有可玩性的,但是不建議新手上手。
TDP 45W及以下的用鋁製散熱器就可以壓制(奔騰 賽揚 I3 R3),45W-65W的雙核CPU雙熱管或者鋁塊也行(R5 I5),65W以上的四核CPU四熱管肯定沒問題(I5 R5),不超頻的I7 R7CPU百元四熱管風冷就可以(R7 I7),超頻就240水冷起步(8700K 9700K 9900K 銳龍2600X 2700等),120水冷和百元風冷效果差不多,但是價格高一些,當然外觀也是選擇的要素。
三 終極無腦
我直接把要是裝機主流的CPU全部列舉出來,只談論7代以及以後的,以前的由於主機板也老了,我們暫時就不推薦了,推薦也留到撿垃圾的行列中再推薦。
1 被拋棄的7代CPU
七代CPU其實我都不推薦,因為沒有價效比 ,但是主機板可以支援win7,8代之前不能支援win7,但是現在又出了B365,也可以支援win7了,所以7代CPU完全沒有價效比,但是為了說明問題(其實是湊字數),我還是把它拉了進來。
1.1 7代kaby lake架構
奔騰 :G4560(曾經價效比很高的一款CPU,現在漲價了,價效比沒了,又被速龍200GE吊錘)
G4600(和G4560差不多,略微提升一點效能)
I3 :I3 7100 I3 7300(都不值得買,效能低下)
I5 :I5 7500(2017年的主流裝機CPU,結果I3 8100出來後,被錘頭,效能一樣,價格貴好幾百)I5 7600(就比7500高一些睿頻,貴好幾百)
I7 :I7 7700 I7 7700K
2 漲價後的8代CPU
8代CPU剛剛問世以後,就以效能增幅大,I3 趕上上代I5,I5趕上I7,價效比高把7代U錘得滿地找牙。
1.2 8代coffee lake架構
奔騰 :G5400(金奔騰效能和I3 6100差不多,比G4600略微有提升,主要是散片比G4560便宜,你信不信)
I3 :I3 8100(曾經的價效比王者,現在還能接受,不過也比最便宜時候漲了一百)
I3 8350K(沒用過,但是可以上高頻,需要搭配超頻主機板才更有意義,對於吃主頻的應用更有意義)
I5: I5 8400(曾經的價效比王者,散片千元以內,I7效能,可惜漲價了)
I5 8500(I5 8400提升0.1G頻率的版本,效能提升很小,相對他的價格來說不值得為了0.1G花錢)
(題外話,8代出來後我把我的I5 7500出了換了8500,然後8500漲價,板U一起出了,換了全新的R5 2600板U,美滋滋,還賺了兩百)
I7:I7 8700 I7 8700K(I7 8700K不超頻和8700效能一樣,所以不超頻8700,超頻8700K,現在時而有價效比時而沒有,相比9700K)
3 飄忽不定9代CPU
9代CPU已經問世有一段時間了,又出現了新的價效比王者,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吧。
I3 :暫時沒賣的
I5 :I5 9400F(I5 8400無核心顯示卡版本,價格便宜兩百塊,我覺得還是有價效比的,兩百塊可以買一個幾十塊的亮機卡,在獨顯boom後可以頂一下)
I7 :I7 9700K,(I7 8700K提升頻率版,效能也差距不是很大,所以8700K和9700K誰價效比高一些就哪個吧)

I9 9900K:大佬,不解釋,超頻全核心5.0G,就是有點燙手。
4 翻身農奴把歌唱——銳龍一代
提前說好,第一代銳龍有些小毛病,例如記憶體效能較差,實際使用上差別不是很大,介意的不要入手。
R3 1200(個人感覺這個U應該劃分到速龍去,一個U全方位壓制奔騰賽揚,無核顯)
R5 1400(效能和I3 8100差不多,單核心8100強,多核心1400強,整體1400強,無核顯)
R5 1600(同樣對位I5 8400,單核8400強,多核心1600,無核顯)
R7 1700(也是對位8700,但是個人感覺8700稍微好一些,但是1700價效比高,無核顯)
5 整改低價壓對手——銳龍二代
第二代銳龍整改了上一代的問題,而且同性能基本能買到板子加U,對面那家只能買到U的散片。
R3 2200G(CPU效能比I3 8100強,而且核顯也比8100強,板子加U價效比高,適合不怎麼玩遊戲的人群,核顯能應付絕大多數網遊,大型單機玩不了,相當於1030獨顯的效能)
R5 2400G(CPU效能和I5 8400差距不大,但是核顯秒殺8400,可以挑戰一下吃雞了,經常會掉到30幀一下,效能相當於1050的水準)
R5 2600(基本上全方面壓制I5 8400,遊戲方面沒太大差別,價效比又高,核心多,還能超頻,哎呦,美滋滋,但是你沒核顯)
R7 2700(基本上全面壓制I7 8700,但是遊戲方面沒太大差別,還送一個RGB幽靈散熱器,呦,美滋滋,但是你沒核顯)
速龍200GE(強於G5400的效能,全面壓制的核顯,我都不知道奔騰和賽揚應該怎麼辦)
銳龍處理器全系列都可以超頻,核心顯示卡搭配雙通道記憶體才能發揮更強效能,帶X的處理器沒有說,其實就是不帶X的更高睿頻而且更能超頻版本,實際上銳龍處理器效能很強,幾乎吊打對面家的,但是 由於主頻低一些 ,某些遊戲對銳龍的 優化較差 ,所以高出來的效能沒法在遊戲中實際體現出來, 實際跑遊戲差不多 , 但是跑設計渲染還是有優勢的 。
基本上主流的CPU就這些,我也基本把優劣說了一遍,具體對應CPU能幹啥就在天梯圖裡面查,效能方面天梯圖就解決了。關於發熱以及散熱也說完了,除了那麼幾款高階CPU需要較強的散熱(當然發熱大對應性強),沒有玄冰400不能解決的問題。
我其實不是I黑或者什麼A粉,市場需要這樣的良性競爭,一家獨大的局面只能造成技術的發展緩慢以及一言堂。AMD價效比就是高,所以有時候看到還在買8400的朋友有些心疼,但是裝機就是這樣,根據自己的喜歡來。8700K搭配B360不能用嗎?能用啊,好的B360也不會導致降頻。人家就是不喜歡超頻,就喜歡8700K,沒有問題,如何購買最後都是誰花錢誰說了算。
八代CPU搭配昂達H310搭配DDR3記憶體,也有一些價效比,但是和DDR4又差不了多少,沒必要為了那幾百塊去降低以後的升級性。
昨晚寫CPU選購時,朋友說這還有啥寫的,他說只要錢到位,效能從來都不是事,哈哈哈,可是還是不想看到小白被奸商騙,非常在意價效比,但是卻吃了大虧,既然是小白,也懶得查,懶得學,或者沒時間,那我都告訴你,這篇文章你不用管什麼架構,什麼主頻,什麼幾核,看了你就心裡有數,決定了買就是了。
你們的點贊關注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本人承接裝機,因為要吃飯,50一次,可以加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