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團購是偽命題?大千超市驗證虛實
社群團購在被推上風口之後,霎時間成為了各個創業者、投資人、頭部電商平臺眼中的新戰場,不斷有人在低成本、高變現率的吸引下入局,也不停地有人在渠道少、承諾高、燒錢快的現實當中退場。
社群團購一直被賦予著低成本的名號,在很多從業者興高采烈的進行一番市場考察以後,也很容易被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大量培養成熟的使用者群體以及怎麼看怎麼好的運營模式而打動。然而當真正下場投身到這一賽道中,又往往很難堅持下去,不是被市場淘汰就是被自己淘汰。

事實上,社群團購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當下的很多平臺的競爭熱點可能只是在小區團長方面明爭暗鬥,但是到了發展後期,平臺的供應鏈,成本管控、售後服務以及資金鍊的穩定性等都將決定它能否存活。而所謂的低成本是在一個平臺已經有了相應的供應鏈和渠道,具備本地物流優勢以及長期的電商服務經驗的條件下,再去發展這一新的模組時,成本自然就低。
比如大千生活平臺中的大千超市社群團購版塊,就是在大千生活的市場佈局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在大千生活微信小程式和APP的技術基礎上,通過大千生活在全國31個省份佈局的1000多家運營中心,大千超市在拓展本地生鮮日用的供應鏈方面更加省心省力,而運營中心也同樣賦能大千超市的售後服務,解決了大千超市的後顧之憂。由此看來,大千超市無論是人力成本、技術成本、還是市場拓展成本都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社群團購的成本低也是側重引流和商家的入駐成本。社群團購其實也類似於O2O的商家入駐模式,但是很多傳統的O2O平臺入駐成本較高,流量高但是競爭也大,所以也就凸顯了社群團購的參與成本低的特點,而以小區為活動單位,用部分抽成的利潤驅動方式讓團長作為信任背書去發展使用者的社群經濟特點,讓平臺和商家減少了推廣成本,再配以三四線城市進一步釋放電商消費紅利,平臺也可用線下“強社交”的人際關係網路,實現較低成本的市場下沉。
在這一點上不可否認其成本確實相對較低,但是弊端就在於社群團購的商品品類以及部分平臺的起跑方式上。很多平臺也都是與大千超市相似,品類主要經營的是生鮮日用、家庭剛需等單價較低的快消品,線上下單,送貨上門或者自提。但是一些平臺為了在前期凸顯自己的優勢,往往會採取比較極端的方式,比如30分鐘免費送達,前兩個月內團購價基礎上再打五折,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履約成本。這樣的方式好處就是能在短期內吸引眾多的使用者,短時間聚集到流量,壞處在於成本高,服務保障難,容易無法滿足使用者的期待導致平臺中後期口碑和流量的缺失。
有一句老話叫做“小時候胖不是胖”,大千超市在發展前期似乎承若的並不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從品類還是服務上都有很大的進步。在品質保證下構建起來的社群消費環境更是進一步鑄成了消費者的信任基石,形成了較高水平線的使用者粘度和復購率。通過供應鏈和渠道穩紮穩打的拓展,大千超市一步步地為消費者提供一個生活化的、多元化、細緻的交流和消費的環境,讓使用者除了消費還能獲得其他的趣味體驗。
顯然,社群團購的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假面,當風口來臨時有衝勁必然是好事,但是機遇往往伴隨的是挑戰,所以更要做好萬全的準備,穩紮穩打才能定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