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2年,我的晉升機會被一個懂互動的PM搶走了
我有一個朋友,就在前幾天晉升答辯的時候,他的晉升機會被一個懂互動的 PM 搶走了。相信大家在職場中都遇到過相似的事情,明明做的是類似的工作,怎麼突然就被同事超越了?未來的出口在哪裡?我到底該怎麼做? 隨著
我有一個朋友,就在前幾天晉升答辯的時候,他的晉升機會被一個懂互動的 PM 搶走了。相信大家在職場中都遇到過相似的事情,明明做的是類似的工作,怎麼突然就被同事超越了?未來的出口在哪裡?我到底該怎麼做? 隨著
如果一款產品想要單獨在iPad上取得成功,那麼它必定是學習、娛樂或者生產力工具,iPad適用產品的範圍窄。企業的後臺系統,作為生產力工具的一種,或許可以考慮在iPad上實現。——來自後臺產品設計汪的iPad端設
久違的iPad互動設計探索系列又迴歸了,這次帶來的是介面設計尺寸規範,動手為iPad繪製原型之前,不知道iPad介面的設計尺寸可不行。 前情提要: 《 iPad互動設計探索系列:iPad適用產品篇 》
在《 iPad互動設計探索系列:iPad適用產品篇 》中,我們認為,娛樂、生產工具、後臺產品同樣適合裝載在iPad端上,那麼為iPad產品設計導航時,又經過哪些考量呢?市面上的產品,又採用哪些導航模式?
©文章由「更好時代」原創釋出,保留所有權,全網違反相關法律的抄襲行為將受到更好時代專業法律團隊相應的嚴重法律追責。 互動設計的體驗是應該放在第一位的,因為互動體現的是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互
這是一套較系統的互動設計原則,我將會結合一些案例進行講解,希望你有收穫。 此書屬於作者部落格分享,並未成書出版,總結於14年,在閱讀翻譯過程中發現很多案例及原則已經過時,因此結合當下的網際網路產品和新潮的互
文/周映河 人性化設計就是指在設計過程當中,以人為中心,凡事以人的感受和趣味為中心點出發進行設計,站在人性化的角度來設計產品。 任何觀念的形成都必須要以人的需求為基本出發點,如果設計師過
今天為大家更新《使用者體驗要素》的第五章——結構層,互動設計與資訊架構——團隊角色和流程 本小結關鍵詞: 團隊角色和流程 主要觀點:否有專門的資訊結構設計師來解決結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問題能
近期學習了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移動端互動設計課程,其中以目標為導向的使用者角色模型搭建帶給了我不少啟發。其將三大目標融入到使用者採訪及Persona構建中,更為細緻地捕捉到使用者的深層需求及長遠願望,同時喚起了團隊
這是一套較系統的互動設計原則,作者將會結合一些案例進行講解,希望你有收穫。 此書屬於作者部落格分享,並未成書出版,總結於14年,在閱讀翻譯過程中發現很多案例及原則已經過時,因此結合當下的網際網路產品和新潮的
今天為大家更新《使用者體驗要素》的第五章——結構層,互動設計與資訊架構——概念模型 本小結關鍵詞:概念模型 主要觀點:互動設計之前,規劃好產品的概念模型確保產品設計的一致性。 昨天我們更新了結構層
本篇文章作者提出了有關後臺產品設計的三種思考:優先順序的判斷、歸類和擴充套件性,對此,提出了四種方法。 我們在做後臺產品的設計時,經常會遇到有大量的欄位需要使用者填寫的場景,如果把所有的欄位全部鋪
今天為大家更新《使用者體驗要素》的第五章——結構層,互動設計與資訊架構——互動設計 本小結關鍵詞:互動設計 主要觀點:理解使用者的工作方式、行為和思考方式並將這些理解加入到產品互動設計中 結構層—
對於互動設計師而言,主要的交付成果物是互動原型,相對於視覺稿來說,其在視覺效果、認識層面、感知層面要遠遜於視覺稿。以至於在有些產品團隊中,互動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合二為一,在確定需求後,直接進行製作高保真的視覺稿
本篇文章對互動設計中的圖示動效(iM)的設計進行了詳細地介紹。 在《動效設計-互動設計的最後一公里(一)》中已經將動效的型別劃分為四種:品牌類動效、引導類動效、轉場類動效、反饋類動效。 互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