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軟件工程網絡15個人閱讀2(201521123118張金偉)

軟件工程網絡15個人閱讀2(201521123118張金偉)

技術 自省 設置 計算 通信 要求 是不是 計算機科學 類型

問題一

看到軟件工程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又要開始編程寫代碼了,對於一個編程薄弱的人,並且屬於網絡專業的學生來講,學習這門課程到底有多大的用處,或者說能從這本書中學到什麽東西?通過百度查詢了一下網絡工程的定義: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能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網和通信網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各類網絡系統的組網、規劃、設計、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獲得計算機軟硬件和網絡與通信系統的設計、開發及應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實踐訓練,特別是應獲得較大型網絡工程開發的初步訓練;本專業是專門為網絡領域人才市場供不應求的迫切需要而設置的專業。所以我覺得在軟件開發這方面涉及的比較少。

問題二

閱讀第一章P10頁,一個小題是說到“軟件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的關系”,看書本,我對這個關系還不是非常理解。是不是一個程序或者一個項目就算是一個工程?書本上有表格分析了一下他們的側重點,也說到:計算機理論的進展會幫助軟件工程,軟件工程的進展會幫助計算機科學更有效地進行實驗和探索。是不是可以這樣子理解:計算機科學註重理論上,軟件工程註重動手實踐上,科學是基礎。如果是這樣子的話,為何要拿來區分呢?

問題三

看了第三章--軟件工程師的成長,我開始有一個感受,對於這本書的讀者,是不是應該具備有良好的編程基礎,對於基礎薄弱的我,問的問題更多不是技術上的,而是如何去學習好這門課程。第三章有一個問題--選哪一種醫生,分別有abcd種類型,但是更多人還只是處於a的類型,軟件工程這門課可能是對編程的一個提升,我想問的是,目前在學習這麽課程,該用什麽樣的方式才能跟得上。

問題四

關於敏捷開發的看法:書中P108頁也說到了幾個問題:1.各個需求和任務之間是有種復雜的依賴關系。讓我想起了一個名為木桶效應的原理,如果團隊中,一個功能一天沒有完成,是不是會延遲其他開發人員的進度,是不是需要Scrum大師在每一個時刻重新安排任務呢?2.定義好任務,對於一個開發的流程,我認為不能做到一半就開始提出新的要求,否則很容易影響到整個開發的秩序,在開發和分配任務之前,最好是分析好,在開始行動。書本第三章案例四,講的是小飛原計劃三天完成的某個任務,在第三天下午,發現原來設計中的弱點,是該怎麽辦好呢?P113頁也說到:如果一個團隊已經有很厲害的一幫人,那麽用不用Scrum都能寫好軟件。是不是這個敏捷的方式,真的能夠很有效的完成一個開發任務嗎?或者是這個方式是否每個團隊都適合?

問題五

PM即項目經理,講述了PM在團隊中的重要性,也就相當於前面所提到的Scrum master ,一個合格的PM需要的能力有1、觀察、理解和快速學習能力;2、分析管理能力、3、一定的專業能力、4、自省能力。對於一定得專業能力所指的範圍是什麽,是不是要經過一定的開發經驗才能做好上PM?還是要求每一個計算機知識都能懂一些,但是允許編程能力的不足?如果想要做一名PM。有什麽好的建議?

軟件工程網絡15個人閱讀2(201521123118張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