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軟件工程網絡15個人閱讀作業2(201521123028李家俊)

軟件工程網絡15個人閱讀作業2(201521123028李家俊)

人員 結合 喜歡 單單 學生 mar 直接 常見 可能

提出問題

快速通讀教材《構建之法》,並參照提問模板,提出5個問題。
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請看這個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提問題。 還有這些要點:
在每個問題後面,請說明哪一章節的什麽內容引起了你的提問,提供一些上下文
列出一些事例或資料,支持你的提問。
說說你提問題的原因,你說因為自己的假設和書中的不同而提問,還是不懂書中的術語,還是對推理過程有疑問,還是書中的描述和你的經驗(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矛盾?

前言:

我的閱讀能力可能不太強,而且看的時間不算多,有些東西可能忽略掉了。提的問題可能有點沒水平,望見諒。 =_=

問題一:關於創新


由於我的編程水平和編程經驗非常不咋地,所以我根據張敏老師的建議先從第16章切入。16章主題便是IT行業的創新,本章開篇已經提到,不單是普通群眾不喜歡創新,甚至許多的IT技術人員都不喜歡創新。從我自己的角度看來,我似乎已經習慣了在一定的模式下去完成一些東西,就例如書上提到的QWERTY鍵盤布局和DVORAK鍵盤布局,在我小學時接觸電腦,便已經習慣了使用QWERTY鍵盤布局,到後來智能手機的發展之後,這樣的全鍵盤輸入法使用的頻率就更加高了,即使是DVORAK鍵盤布局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對個人更好,但是畢竟習慣成自然,那麽,在我們的創新過程中,我也會有這樣的困擾,當我自己被平時許多習慣束縛,安於現狀時,要如何打破這樣一個束縛,去開發自己創新的一面。

問題二:領域的專家為什麽不能創新?


對於16章的迷思之五:要成為領域的專家,才能創新。
這一節所說的一些實例,其實在我的校園生活中也非常的常見。例如,我大一的時候,集美大學財經學院有一位學長,通過自己的創意制作了一款手機APP(如果沒記錯的話是專門用於解決國外華人的就餐問題的APP),這個學長通過自己的這個想法掙到了自己在創業中的第一桶金,而且在我大一那年橫掃校內所有的創新創業獎項,而且經常到各個座談會宣講(不然我也不會知道他)。這位學長也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但是卻能在軟件開發方面取得我們這些專業學生都取得不到的成就。那麽我們作為學計算機的學生,其實很多時候是不是應該尋找自己其他方面的興趣,再利用專業所學與之結合呢?

問題三:結對編程


結對編程方面,我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在我們平時完成一個項目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往往都是跟自己的關系比較好的人或者舍友(特點:興趣不大、水平相當)組隊完成小項目,這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例如我們大一時想完成一個科研立項,當時我是小組組長,可是當我什麽都不說時,他們也不會提到這件事情,當我有想法有建議時,他們給出的反應往往就是:“這樣可以啊”、“我覺得OK”、“按你說的做吧”這樣的,所以到最後這個項目也就完成了10%,所以在結項的時候並沒有成功。我認為大家水平都不高而且都差不多的時候,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而我們的學院這一個圈子下的專業水平更高的一群人也報團在做一個項目。我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發揮出一個團隊的效果,我想知道有什麽樣的辦法能夠提高這樣的團隊的效率嗎?在正在進行的結對編程中,我應該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

問題四:關於MSF


MSF有九項基本原則,我認為這九項基本原則在平時完成一些課程上的練習方面沒什麽實際意義。例如第七條投資質量(平時的實驗如何體現出投資質量)、第二條為共同的遠景而工作(學生對於一項工程的共同遠景多半就只有完成就好=_=)。那麽我們在團隊項目中如何凸顯出MSF的價值呢?

問題五:實際應用


我個人其實對於編程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沒什麽興趣的,因為學習編程這並不是我的本意,不過在大致讀了《構建之法》後,我第一次在計算機專業的範疇內感受到了我更感興趣的管理、人際交往方面的知識和編程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也感受到了編程,不單單只是為了實現一個什麽樣的算法的,而是有實際應用的。那麽,如何將這些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的內容實際的應用到軟件工程的學習中去呢?

軟件工程網絡15個人閱讀作業2(201521123028李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