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40歲程式設計師真的要被淘汰了麼?

40歲程式設計師真的要被淘汰了麼?

1、中國區開始集中清理34+的交付員工,注意不是研發程式設計師,是交付的工程維護人員。
2、研發開始集中清退40+的老員工,這個才是真的針對程式設計師的。
3、前幾個月華為轟轟烈烈的2000研發將士出征本質上跟第1點沒區別,也是變相的裁員,因為這些研發員工輸出之後大部分人會很快自行離職或者被考核離職,倖存的比例並不高。

從集團前10月經營情況看:運營商BG穩健已經是追求目標,高增長將成為歷史,作為公司目前最大業務群,調整是難免;消費者BG是紅海,利潤遠沒有運營商那樣豐厚可期,增量利潤卻難於大增,利潤不高增長不是華為的好追求;企業BG未看到大的增長點,依舊難挑大樑,生存依舊是目前重任。說說有幾個大家比較關心的措拖,估計明年開始執行。1、為保持公司年輕化:退休政策即將微調,從45歲可以退休改變了45歲須退休,想繼續工作的,需人力資源部重新審批。2、股票飽和值改變:隨著股價越來越高,以飽和值來匹配崗位方式越來越不適合,微調為定崗定級定數,以股票 TUP數量來衡量飽和度。3、大調整:業軟絕大多數部門劃到GTS,僅留研發強相關部門在研發體系。4、CBG逐步獨立化,大中華區獨立只是一個開始,明年全球開始與片聯剝離,逐步獨立經營。5、將士出征只是第一步,運營商BG縮身會成為未來幾年的主調。

一.追求利潤是企業的核心利益

其實早在2016年華為校園招聘的口號就喊出來了:年輕的華為,需要更年輕的你。今年29歲的華為的確還很年輕,為了公司保持活力與激情,需要更多的有活力的年輕人去衝鋒陷陣,這本無可厚非;企業從來都不是慈善機構,追逐利潤是每個企業發展的原動力,無論什麼樣的企業文化,也無論管理者把企業營造成一個多麼溫馨的家,這些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企業利潤服務的。一旦利潤出了問題,溫情的面紗就會被揭開,看到就是殘酷無情的市場競爭。商業是不相信“眼淚”的,企業面對生存和發展的危機也是沒有溫情可言的。特別是像華為這樣大體量的公司,人才結構如果被固化,年輕人無法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公司也會慢慢僵化老去;同時,工作年限、工作經驗和論資排輩如果成為一個公司員工晉升的唯一狹窄通道,這樣的通道很可能成為公司發展的阻力:維護既得利益,壓制新人。對於無法給公司創造利潤的人,無論是25歲,還是45歲,都會被淘汰;對於以前為公司做過貢獻的老員工,像華為這樣的公司一定支付了相應的報酬,但公司從來不是養老院,對於公司的發展未來來看,看重不是員工過去的貢獻,而是未來的貢獻,這就是現實,倚老賣老,靠著資歷混日子,不思進取的人,恐怕不到45歲就會被“清理”。因此,對個人來說,整個職業生涯保持戰鬥力和不懈怠的鬥志,是必須的。

二.程式設計師是很有生命力的職業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在事業上追求安樂和穩定,很可能在未來會迎來巨大的危機。今年43歲的我,隨著自己年齡增大,職業危機就一直存在,從事軟體開發行業已經17年了,職業發展的壓力一直伴隨著我,生怕自己的能力結構跟不上這個行業和時代的節奏。在2000年,曾經和我一起共事過的寫程式的同事、朋友,目前幾乎都不再寫程式碼了,或者轉行,或者走向管理崗位,而我一個43歲的“老”程式設計師,30%左右的時間還在寫程式碼。43歲的年齡,對於程式設計師這個行當,已經太老了,如果我只會寫程式的話,恐怕早就被這個行當給淘汰了。我不怕別人笑話我:都43歲了還在程式設計序。我之所以還在寫程式碼,主要是兩個原因:
1.興趣。


雖然現在程式設計不是我的工作的重心,可我依然對寫程式碼有著濃厚的興趣,不得不承認,其實在寫程式方面我並沒有天賦,沒有編出在行業里名聲鵲起的軟體,但一直愛好,看到感興趣的新程式設計技術總會手癢去試試。可能是性格使然,我喜歡靜靜寫程式碼的感覺,比起復雜的人際,我更願意和電腦在一起,去享受程式設計的自由和寧靜,雖然這樣的安靜時刻很少,大部分時間都要趕專案、“救火”。我希望自己退休的時候,依然還能寫程式碼。
2.工作需要。
無論做產品的研發,還是系統的架構,最後的產品或系統都是程式碼彙集而成,從程式碼的角度來思考產品,對產品的穩定性和效能一定有幫助;反過來一個程式設計師可以從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來思考產品,必然會對產品的業務邏輯、使用者體驗、使用互動和使用者心理有深刻的理解。通過程式設計,可以讓軟體工程師保持技術的敏感性,充滿活力,從而促進產品的研發。如果一個只做ppt,畫畫架構圖的架構師,很可能與產品之間存在隔膜。一個產品無論被產品經理設計得多麼精妙,被架構師設計的多麼精緻,最終的實現都是靠程式設計師一行行程式碼來實現。如果一個程式設計師對待產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每一行程式碼傾注自己的情感,那麼這個產品就是有溫度、有感情、會呼吸的產品。如果一個程式設計師只把自己當作生產線上的碼農,那麼做出來的產品就是蒼白而毫無生命力的東西。從程式設計師轉到產品經理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現在如日中天的微信之父:張小龍。另一位著名的技術出生的產品經理馬化騰曾說:

產品和服務是需要大量技術背景支援的,我們希望的產品經理是非常資深的,最好是由做過前端、後端開發的技術研發人員晉升而來。好的產品應該交到一個有技術能力、有經驗的人員手上,這樣會讓大家更加放心。如果產品經理不合格,讓很多兄弟陪著幹,結果發現方向錯誤,這是非常浪費和挫傷團隊士氣的。

並不是說產品經理非要自己寫程式,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可以很好的相互配合,彼此協作,而不是充滿著“愛恨情仇”彼此對立。

三.生命中不只有程式碼

我不想說要做職業規劃,很多時候我發現人生很難規劃,不要說未來10年,就是未來的2、3年都很難說按自己的節奏去走,作為普通而平庸的我,沒有強大到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去完美執行規劃,很多的選擇都是被命運推著向前走,到了40歲了,我不再青春了,與命運講和是作為中年人應該有的人生態度。樂觀和焦慮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情緒時時刻刻伴隨著我,有時候樂觀多一些,有時候焦慮多一些,都不會走極端。焦慮的不是生存而是發展。面對焦慮,我的方法是學習,用學習這樣的行動去消除內心的焦慮,比如學習新的技術,學習投資理財,學學哲學,閱讀歷史,雖然我愛好編碼,但我的生命不能只有程式碼,應該擴充套件生命的維度和廣度,讓生活更豐富一些,工作的目的不是工作本身,工作和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一個終生學習的人,一個與時俱進的人,是不會被生活“清理”,不會被時代淘汰。 我有這樣的信心,希望你也有。

-------------------------------------------------------------------

歡迎關注我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文章會在我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同步釋出。

我的網站:守望軒

微信公眾號名稱:守望軒

微信公眾號:iwatchlife

你也可以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