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通證經濟大局觀(三十四):光榮革命

通證經濟大局觀(三十四):光榮革命

荷蘭本是一個以商業為基礎的城邦國家,推翻西班牙和天主教的統治後,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英國與荷蘭隔海相望,但與荷蘭不同,英國是一個由分封制轉向王權專制的典型國家。

但是,英國的國王、貴族和市民之間,從大憲章開始,便有了協商的傳統。所以,當市民階級或資產階級崛起後,從王權專制向資本主義的大轉型,就顯得比較平滑,沒有出現特別慘烈的革命。

英國人按照自己的節奏,建立起第一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1215年,大憲章事件之後,英國便有了議會的雛形。1258年,英國的貴族們和國王亨利三世爆發矛盾,最終亨利三世被迫簽署《牛津條例》。

《牛津條例》首次提出,政府的主要大臣要對議會而非國王負責,以及定期召開議會的原則。這等於公開宣佈“王在法下”和議會是全國最高立法機構。

1295年,英國召開了“模範議會”。大憲章、牛津條例、模範議會這些事件其實都是由貴族主導的,市民階級雖有參與,但只是配角。

後來,隨著王權的崛起、貴族的衰弱,這些機制也沒有發揮多大實際作用。但是,畢竟提供了一個解決衝突的方案,所以等到資產階級崛起,迫切希望獲得政治權力時,很自然地,路徑依賴式地從歷史的故紙堆中找出這些文獻和史料,然後賦予新的意義,在這個協商的大框架下完成了國家的蛻變。

17世紀雖然是荷蘭的世紀,但英國也已成長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的一個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繁榮,與肆意妄為的王權之間的矛盾日益不可調和。

而彼時的國王詹姆士一世極力宣揚“君權神授”,多次解散議會,無視英國的海外貿易,不重視建立海軍。

等到他兒子查理一世繼位,更是變本加厲。查理一世揮霍無度、隨意徵稅、大肆搜刮錢財。市民、手工業者、農民全都被他壓榨得喘不過氣來,只好揭竿而起。

起義由議會領導,新興貴族、市民和自耕農是主力。議會和國王的戰爭從1642年打到1648年,最終起義軍的領袖克倫威爾帶領軍隊,戰勝了國王,建立了英格蘭共和國,查理一世被處死。

但是1653年,克倫威爾宣佈就任“護國主”,實行軍事獨裁,共和國名存實亡。1660年,流亡法國的查理二世復辟,共和國結束。

到了1685年的時候,宗教改革和宗教戰爭已過去多年,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早已信奉新教,敵視天主教。

而偏偏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不顧國內外反對,違背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宣誓條例”,而將天主教徒安插到軍隊任職。

不光如此,詹姆斯二世還瘋狂迫害國內的清教徒(信仰加爾文主義的新教徒)。1688年,詹姆士二世得子。於是,其信仰英國國教的女兒瑪麗失去王位繼承權。

為防止天主教徒承襲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決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他們邀請信奉新教的,詹姆士二世的女婿,也就是瑪麗的老公威廉來英國當國王。

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領1.5萬人在托爾灣登陸。訊息傳到倫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

1689年1月,議會宣佈詹姆斯二世遜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同時議會和威廉達成《權利法案》。

法案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國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

《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至此,英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

這是一條與荷蘭不一樣的資本主義掌權路徑,也被後來的很多國家效仿,比如日本。

這次革命因為沒有爆發流血衝突,因此被稱之為“光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