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通證經濟大局觀(三十一):王權的崛起

通證經濟大局觀(三十一):王權的崛起

羅馬從共和走向帝制,王(帝)權逐步加強。但後來帝國衰弱,地方家族勢力崛起,到西羅馬帝國滅亡時,西歐已是事實上的領主制。

後來,查理曼大帝征服了大部分歐洲,將土地分封給隨他一起征戰的將士們,將分封制奠定為制度。分封制下,家的概念大於國。查理曼帝國的統一曇花一現,因為他的三個孫子把帝國當做家產給瓜分了。從此,國王只不過是一個更大的領主而已。他雖然擁有更多的土地,但並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政體。遍佈四處的莊園產品甚至都不能很便利地送到國王面前供他享受,國王只好在各地建立行宮,有時間就自己跑過去享受不同莊園的農產品。

但是,歷史從不缺野心和能力俱全的梟雄。在眾多的領主和國王中間,總有很多雄才大略的人,試圖征服更多的土地,獲得更大的權力。所以,中世紀的西方征伐戰亂不斷,而王權也在一代代雄主的攻伐和接力下,艱難崛起。

在中世紀的前半段,國王力量薄弱,為了戰爭,勢必要強制國內的其他領主和城市出錢出力,很容易引發反抗,大憲章事件便是案例之一。但是到了中後期的時候,因為我們上篇提到的貴族的沒落,加劇了貴族間的兼併,分封制的離心力開始大大減弱,已經開始湧現出一些實力強大的國王,歷史終於開始形成“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而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藥的傳入,此時在西方演進出火槍大炮。貴族那堅硬的城堡無力阻擋炮火的洗禮,一座座城堡在炮火中被夷為平地,王者掃平天下再無城牆之障礙。

此時的王權,雖然遠遠比不上中國大一統下的皇權。但國王已成為比貴族和市民階級更強大的力量。在貴族與市民發生衝突時,國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貴族勢力強,國王就會站在市民這邊,如果市民太強,國王就站貴族這邊。

王權崛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得到了市民階級的擁護。

城市以商業為基礎,商人們做生意,當然期望穩定的政治和沒有阻礙的市場。但是在分封制下,這兩個條件皆不可得。領主間的常年混戰,使得經商的風險奇高,一不小心人被殺,貨被搶。而且領主間的割據,導致統一市場不可能出現。領主為了自己的利益,通常在自己的封地邊界設定關卡,徵收過路稅。可以想象,在西歐那種碎片化結構中,一批貨物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至少都要收十幾次稅,這生意還怎麼做。所以,城市裡的市民和商人們熱烈地期盼一個強大的君主,消除戰亂,掃平天下。

這種期望在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中得到完整的呈現。

馬基雅維利15世紀時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的家庭,但他出生和生活都在佛羅倫薩,可以看做市民階級的代表。《君主論》的主要觀點是,君主的目的就是建立統一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為了這個偉大的目的,君主要擅使權術、精於偽裝,可以不顧道德、不擇手段。《君主論》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的集權主義者,包括克倫威爾、路易十四、俾斯麥、希特勒、墨索里尼。

由此可見,到了這時,王權的崛起已經有了天時地利人和:貴族已經沒落、市民階級不斷壯大,但他們擁護王權。

那麼,教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