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使用者調研怎麼做?
使用者調研怎麼做?
本文主要為產品經理課程中關於使用者分析既使用者調研中的一些內容,筆者在進行個人學習覆盤過程中,將自己的筆記成文,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
文中包含了產品課程中從P1-P2的主要內容,第一部分為使用者分析入門內容,第二部分為深度使用者調研及關於使用者畫像的一些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一、使用者分析入門:
(一)從使用者反饋發現問題:
1.關注什麼:自身產品的問題、競品的問題、可能的機會點。
2.獲得渠道:外部(微博、微信、APPstore、豌豆莢、360手機助手、百度助手、安智市場)內部(使用者投訴、錄音電話、客服諮詢、使用者評價)
3.獲得策略:搜尋、訂閱關鍵字、監測工具(公開渠道)
定期搜尋關鍵字、分析使用者評論(半公開)
整合內部資訊、與一線溝通、到一線去
4.主流應用工具:APPAnnie、應用雷達、ASO114等。
5.監控內容:低分差評、有效評論、異常行為(水軍、惡評)、競品變化。
6.主流社交平臺與工具:平臺(微博、知乎、貼吧、人人網、雪球等);工具(關鍵字+收藏夾、微博企業版、百度、Google)
7.關注使用者投訴、諮詢、點評
(二)老使用者調研:
瞭解使用者使用過程(行為觀察)、預設關鍵問題進行提問、提供反饋並深究,具體過程如下:
1.明確背景、目的
2.目標使用者:典型使用者、目標、邀約、5-10個。
3.分析使用者和問題:猜測問題、設題目
4.調研內容準備
5.進行現場調研
6.形成報告
(三)總結:
要針對單個使用者,制定具體行動計劃,就整體情況進行觀察。
二、使用者分析進階
(一)深度使用者調研
1.意義:瞭解使用者使用過程、使用場景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並結合此預先提出解決方案,以便於後期調研現場直接向用戶提供反饋。
2.工具:錄屏軟體、統計系統(appsee、諸葛io等)、錄音筆
3.調研過程:
(1)明確調研背景和目的
背景:調研在什麼情況下發起,調研是否非做不可?
目的:希望通過調研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方向:明確調研方向,聚焦問題,依據調研目的務實進行調研。
(2)明確調研的物件
首先基於背景、目的、挑出大量符合目標的使用者
根據選定的部分目標使用者,進行鍼對性分析,即進行使用者畫像
根據使用者的時間、地點匹配度、使用者感興趣程度,選定合適使用者
對使用者進行邀約,並說明目的及可能發生的情況
原則上,使用者數量不超過5個。
(3)預先猜測使用者可能出現的問題:
分析調研物件會碰到的問題並預先給出解決方案
猜測使用者的可能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把解決方案做成Demo以便於使用者直觀理解
(4)準備調研任務和訪談提綱,並提前演習
按預設時間的2倍來進行問題準備,以防止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
對問題進行優先順序標註,並針對使用者操作提前預設好關鍵問題。
準備好使用者必須操作的任務
(5)提前預演,總結調整可參考的準備問題

(6)調研現場:
營造溫和氛圍和情緒,循序漸進,放鬆調研物件的心態
瞭解調研物件背景資訊與猜測是否匹配,以便於確認使用者畫像
記錄使用者操作過程:
望:看使用者操作(使用者明確任務、自行完成任務、發現問題、不同使用者不同任務)
聞:猜測問題環節及內容,分析卡頓原因及可能問題,關注使用者異常行為(行為表現、表情),搜尋關鍵使用者行為,分析可能存在問題,使用者當時表現如何
問:操作時的想法(試圖做什麼,為什麼?);使用者拿到任務時,是如何思考完成過程的?;針對關鍵節點,請求其進行完整描述現象,並進行提問,完成行為和問題的收集。
切:發現、驗證機會、觀察反饋
詢問使用者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有什麼?
演示解決方法的Demo,瞭解使用者感受,找出吸引點
針對問題現象,進行聚焦開放的提問。
(7)結束總結:
進行單個物件的調研記錄的儲存分析
確定是否需要調整調研物件
彙總使用者調研整個過程,分析並得出結論,形成報告
(二)做好使用者畫像
1.含義:完整了解目標群體、描述實際使用者及其所在群體行為,分析使用者資訊。
2.目的:瞭解使用者真實訴求、為功能設計提供核心依據、為資料探勘和使用者推薦提供底層支援,以使用者行為真實體現使用者心理。
3.操作邏輯:收集、抽離、行為分析得出資訊,為使用者確定各類標籤,通過優化產品或運營方案來解決使用者可能出現的問題。
4.特徵資訊:基礎屬性、個人條件、親子關係、社會關係、消費能力、收入情況、行為特徵、心理特徵。
5.過程:(酒託尋找)
個體特徵分析:特徵資訊分析
關鍵特徵尋找:猜測關鍵行為、交叉驗證、明確特徵演算法、命中的行為路徑
進行召回驗證:調出資料並驗證、檢視召回率(命中多少調回數)、優化(修正資料、調整粒度)
提出解決方案:找出關鍵問題及關鍵操作,對解決方案進行排序(使用者量、頻次影響)
小福利:如何讓使用者開口
1. 讓使用者主動講自己的經歷,讓他講故事。
2. 多聽少打斷,鼓勵分享,期待真誠的眼神進行交流
3. 說反話,聊對立的使用者操作,讓使用者表達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