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析報告 | 酷安V8
詐屍級更新來辣
一年半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產品分析報告 | 酷安,當時還被酷安的大佬欽定了23333

一年半之後,酷安已經從V7來到了V8,產品整體的定位也從應用商店徹底轉向社群型產品,少廢話直接進正文:
1.首頁feed流
酷安V8的最大變化就是引入了首頁feed流,預設的頭條Tab下的資訊裡面包括:熱點推薦(標題)、短圖文、長文章、視訊、問答、應用連結、應用集連結、話題推薦、看看號推薦、購物連結等等,其中的短圖文、長文章、視訊和問答的feed流的主力軍,出於安全和資質的原因並不支援視訊上傳,只能從站外引入。既然是feed流就存在分發機制,有別於今日頭條的純演算法分發,酷安的分發機制則比較特殊,下面就來分析一下這四個動態的分發機制。
1.1 動態一次分發
在介紹分發機制之前需要先回答一個問題:動態發完之後去了哪兒?

個人使用者釋出的動態會展現在個人主頁和圈子模組,圈子模組只對被關注的使用者可見,短圖文會按時間序展現到發現頻道,如果動態帶了話題會在話題頁展現,釋出的視訊和問答會額外在對應的頻道展現。如果動態被看看號收錄或者在看看號內釋出動態,會在看看號的主頁和訂閱頻道展現。此外,這四種動態均可以被搜尋到。用下表整理一下:

排除掉動態被看看號收錄這種情況,上述途徑均屬於一次分發,也就是你的動態的熱度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容和站內互動情況,即使有很多人回覆和點贊最多也只會在對應的頻道和話題頁排上熱門,僅僅在有限的範圍內傳播。而一條動態想要火,真正要靠的大殺器是二次分發。
1.2 feed流二次分發
前面說的一次分發的位置都是在各個子頻道,二次分發對應的就是首頁的頭條頻道,輪播圖的下方就是feed流的區域,此前在各個子頻道內的熱門動態的互動指標在達到一定臨界值或者由編輯推薦後就會進入feed流,向全站使用者進行分發,由於頭條是使用者預設進入APP的首屏,所以曝光率和互動量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所以酷安的動態分發機制總結來說,就是子頻道一次分發,然後首頁feed流二次分發。
1.3 分發機制雜談
通過首屏頭條定位二次分發可以看出酷安當前的定位處在社群階段,頭條下的資訊均是經過機器或者人工篩選的,這樣做的優點是保證了傳播的都是高質量的資訊,但是缺點有三:一是存在高質量的資訊被遺漏的可能,一旦一次分發的效果不理想,就無法進入到二次分發;二是缺乏演算法推薦支撐,這一點後面再談;三是關注的使用者釋出的資訊並沒有整合到資訊流中,需要使用者手動切換頻道,有一定的操作成本,說到這裡就要引出下一個話題:社交VS社群。
2.社交VS社群
首先,我們把關注的使用者釋出的資訊簡稱為社交資訊,我們找來另外兩款資訊流產品——微博和知乎作比較。

微博

知乎
可以看到微博預設的tab是關注,說明是典型的社交優先產品,使用者之間的資訊互動被放在首要的位置。知乎預設是系統推薦,整合了熱門資訊、演算法推薦和社交資訊(提問、回答、關注問題等),社群的優先順序高於社交。而酷安的預設Tab並沒有整合社交資訊,社交資訊完全在圈子內展現,可以看出酷安的定位是社群的優先順序碾壓社交。
社群和社交的資訊流不同本質上就是內容重要還是關係重要,比如一個美食分享的產品,你的朋友五星好評的一家餐館和一個80%好評推薦的餐館,你會考慮去哪一家,答案不言而喻,使用者去吃飯是要付出金錢成本的,所以大多數人當然會優先選擇去朋友推薦的。
把話題回到酷安,酷安的資訊流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科技領域,尤其是科技新聞、數碼產品開箱和APP推荐居多,使用者瀏覽資訊附加的成本不大,所以產品定位內容重要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設計資訊完全缺失顯得不合理,這就讓站內關注的操作意義大大降低,使用者瀏覽資訊的成本增高。因為在我看來,一個好的資訊流應該滿足儘量使用者80%以上的需求,資訊流就應該是向下的,頻繁的左右切換徒增使用者的操作成本。
3.圈子

之前說到社交資訊沒有整合進預設資訊流,而是在圈子版塊內展現,然而酷安的圈子不只包含了社交資訊,還有關注的應用的新評論、話題下的新動態、問題的新回答,由於微信朋友圈的普及,大多數人對於圈子的第一理解仍然是好友之間的互動。而且就我個人的實測來看,如果關注了一些熱門應用比如王者榮耀、刺激戰場等,因為這些應用的評論頻率太高(很多使用者晒戰績),圈子會被完全刷屏,需要使用者手動切換型別增加操作成本。
4.為什麼需要演算法推薦
回到預設的頭條資訊流,我認為需要引入演算法推薦支撐。前面分析過酷安的頭條的作為二次分發,定位展示優質或熱門的內容,只是一箇中心化的社群,缺點是不能保證每一條資訊都對使用者有用,例如一個華為手機的使用者並不需要小米MIUI的操作技巧或者新版本資訊。作為演算法推薦領域的先驅,今日頭條的演算法主要思路是定位使用者感興趣的和不感興趣的,然而縮小範圍推薦,酷安的資訊類型範圍集中在科技領域,本身已經縮小了範圍,當前只需要定位使用者不感興趣的內容就可以提高使用者閱讀效率。正如寫過的去中心化與中心化提到的,去中心化可以更好的討好使用者提升資訊的價值。
前面提到的高質量的資訊被遺漏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引入演算法推薦解決,放大二次分發的資訊的範圍,這裡需要的演算法比較高階,就不展開講了。
另外作為一個應用市場,酷安的資訊流還沒有很好的結合應用推薦,而演算法推薦可以幫助瞭解使用者的興趣,是喜歡新鮮應用、小眾應用或是折騰模組,把評論區的高質量的評論或者教程插入資訊流推薦,形成獨特的優勢。
5.應用市場
請參考上一篇報告
6.發現
發現版塊作為使用者瀏覽內容的補充,頂部分為五個入口:專題(人工編輯的往期內容彙總)、發現頻道(分享站外應用,來自Google+Play/">Google Play的居多)、看看號(列表)、酷品(導購連結,變形渠道)、收藏榜(日榜和周榜),下方三個固定版塊:近期熱點(與首頁頭條重合,建議移除)、使用者推薦,下方是動態按時間排序資訊流。
個人認為動態按時間排序並非剛需,可以在首頁資訊流引入演算法後用現在的熱門動態替換,時間序在頂部設定入口即可。
7.產品框架
到這裡,可以總結一下酷安V8的產品框架:首頁定位社群的核心,頭條展示熱門內容,圈子展示關注的內容,訂閱展示訂閱的看看號,視訊額外單列一個頻道;應用市場單獨佔據一個版塊;發現版塊作為使用者瀏覽內容的補充。
8.總結&建議
酷安選擇從應用商店走向社群的思路是對的,應用商店只是單純的工具,在產品價值和使用者黏性遠不及社群,然而一個真正有價值的社群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因此我的建議如下:
1.修改預設資訊流,引入演算法推薦實現去中心化
2.圈子保留好友內容,其它內容與訂閱版塊合併
3.現有熱門資訊流移入發現
酷安版本 V8.8.3
微博版本 V8.11.3
知乎版本 V5.30.7
系統版本 Android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