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析報告:【網易蝸牛讀書】
調研版本:1.8.2
調研環境:IOS
【網易蝸牛讀書】是網易在2007年2月推出的一款圖書類APP,它“致力於為熱愛閱讀的使用者提供沉浸、簡潔的電子閱讀體驗,並希望與使用者一起構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移動閱讀社群,滿足不同閱讀層次使用者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亮點
1. 每天免費讀書1小時,提倡輕閱讀;
2. 與朋友共讀一本書,一起分享閱讀樂趣;
3. 使用者閱讀過程中可以隨時問答討論,增加對內容的理解;
4. 2000+專業領讀人個性化推薦20000+好書,滿足不同使用者閱讀口味。
使用者——場景——需求
從百度指數檢視從2017年2月到2018年10月的人群畫像: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書,【蝸牛讀書】的整體使用者群以30~39歲為主,男性使用者居多。
然後使用百度指數的“需求圖譜”,檢視相關關鍵詞:

翻看了2018年一整年的相關關鍵詞,把其中與【蝸牛讀書】重名的和一些無意義的剔除後,得到以下關鍵詞:12306、鬥魚、虎牙、優酷、愛奇藝、郵箱、閱讀、音樂、微博、QQ、bilibili、網易公開課、4399、騰訊視訊、豆瓣閱讀、微信讀書、nba、世界盃、熊貓TV、電影天堂、汽車之家。
可以看出,搜尋【蝸牛讀書】的人大多是有一定空閒時間,網際網路泛娛樂的使用者。另外還有坐火車的人(12306)、從其他閱讀軟體遷移過來的人(豆瓣閱讀/微信讀書)。
在使用APP一段時間後發現,【蝸牛讀書】裡的書都是出版讀物,內容涵蓋名著、青春、漫畫、心理、歷史、科普、外文原版等等,大部分都是有一定深度、有一定閱讀門檻的書。另外,APP內沒有廣告,只有推薦書籍的引流。
最後在微博裡搜尋關鍵詞,發現大部分使用者都是有目的去閱讀、對書籍有要求的使用者,他們渴望讀好書,從書籍中獲取真知,並且產生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綜合以上所有分析,可以梳理出【蝸牛讀書】的主要使用者及其場景: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蝸牛讀書】滿足了使用者想多看書、想看好書、想與人交流的需求。
業務形態
作為一款圖書類APP,【蝸牛讀書】的核心功能還是閱讀,輔以問答、書評、共讀等功能,其業務形態如下圖所示:

業務流程
繪製核心業務流程(因為問答、書評、共讀不是核心功能,在此處省去):

功能架構
梳理整個產品的主要功能架構:

從功能架構可以看出,【蝸牛讀書】保持著簡潔的風格,不堆疊花裡胡哨的小功能,而是在保留基本閱讀功能和一些亮點功能的情況下,鼓勵讀者多與他人交流,並且進行深度思考。
資料表現
抓取【蝸牛讀書】“在讀榜”和“新書榜”第一名資料:

從上圖可以看出,“新書榜”第一名有1.2萬人的在讀量,而“新書榜”第一名只有4000+的在讀量。作為對比,【微信讀書】首頁推薦的一本書有6.5萬的在讀量。可見,【蝸牛讀書】還是一款比較小眾的產品。可能原因有:
1. 【微信讀書】比【蝸牛讀書】早兩年釋出,有一定的讀者基礎;
2. 【微信讀書】的書籍種類更加齊全,書庫更加豐富。而【蝸牛閱讀】則專注於出版圖書,對圖書有一定門檻,目前僅有20000+冊書;
3. 【蝸牛讀書】採用買書或者買時長兩種盈利模式,且全場圖書無一免費,這是一部分人還不可接受的。
功能迭代
在七麥上獲取歷代版本資訊,梳理後得到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蝸牛讀書】的更新不太頻繁,基本保持2月一個版本的速度,平時的小修補除了修復bug就是書庫的更新。在上線之後,首先更新的是“寫書評”和“領讀人”的功能,這是因為APP的初衷是想打造一個立體化閱讀社群。而之後的更新優先上線了一些亮點功能,比如“問答”和“卷軸閱讀模式”,然後再把已有功能逐步優化。可以看出,【蝸牛讀書】的迭代思路是先把功能點鋪開吸引流量,然後再迭代留存。
使用者增長曲線
結合功能迭代路徑和下載量可以得到使用者增長曲線:

從增長曲線可以看出,除了2017年5月初有了一波爆炸式增長,【蝸牛讀書】的下載量大體平穩增長,有點類似社交類產品的增長曲線。而2017年5月也是第一個更新1.0.2上線前後,可見“書評”這一功能還是有一定的需求,也說明蝸牛團隊的決策正確,迅速找到了優先順序高的需求。
運營路徑
綜合微博和網路搜尋,整理出【蝸牛讀書】至今的關鍵性運營如下:

從以上分析可知,【蝸牛讀書】的運營活動以節假日為依託,在不同節日都能推出相關主題的活動。活動內容基本以抽獎為主,形式比較單一,且沒有頭部明星流量,而是專注於一些文化界人士的活動。這些一方面是由於APP想打造一個沉浸式閱讀體驗的環境,一方面專注於文化界也能體現自己有深度和專業性,這也說明【蝸牛讀書】是面向有閱讀深度的使用者。
再把運營路徑對應新增到增長曲線中:

從上圖可以看出,【蝸牛讀書】的每次活動基本都能帶動下載量增長,其中最為明顯的是2017年4月22日的“世界讀書日”活動。該活動配合1.0.2版本的更新,成功引爆了一次熱度的傳播,給APP奠定了第一批的使用者。從釋出以來,整個APP整體上保持一定的更新速率和活動密度,拉動下載量穩步增長,可以看出製作團隊沒有急功近利,而是抱著對產品負責、對使用者負責的踏實的態度去做這款產品。
結論
綜上所述,【網易蝸牛讀書】是一款專注於精品出版書和深度閱讀的圖書類APP,它針對的是有一定文化層次和閱讀深度的小眾使用者。它有著簡潔的介面、不冗餘的功能,讓讀者專注於閱讀。同時鼓勵讀者與他人分享心得,挖掘內涵、促進理解,搭建了一個能與他人的靈魂交流的立體化、全方位閱讀社群。但是,相比於其他同類APP,【蝸牛讀書】的書籍偏少,且全場收費的模式還不能讓所有人接受,這也是APP資料表現不及其他同類APP的原因。好在製作團隊沒有追求過分追求利益,而是不驕不躁,保持初衷穩步迭代和運營,認準了其核心使用者和小眾市場。從APP的使用者反饋中也可以看出,評價呈兩極化分佈,分數不是一星就是五星,而且其核心使用者的忠誠度比較高。
當然,【蝸牛讀書】這一股“清流”能保持初心,和網易整體的戰略佈局也分不開,網易旗下另外一款圖書類產品【網易雲閱讀】走了另外一個路子,囊括海量書籍和各種玩法,負責“在外”與其他同類APP競爭,所以【蝸牛讀書】才能得以“在內”守得這“一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