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沒有正確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不管我們多注意自己的態度與行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為表面的言行終究掩飾不住其背後的資訊。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品德與個人魅力孰重
品德:誠信,忠誠,節慾,勇氣,公正,耐心,勤勉,樸素。
個人魅力:性格,社會形象,行為態度,人際關係以及長袖善舞的園熟技巧。
自發因素:努力探尋你自己的心靈吧,因為生活源自於此。

在教育孩子上面我們不應該講究技巧,而是著重調整內心的動機和對孩子的看法。我們不應該設法去改變孩子,應該轉而從客觀的角度去發現和了解他的特色,個性與價值。不要用孩子的表現來判斷自己的價值。讓孩子產生自動自發的因素。

光有技巧還不夠
只重技巧就彷彿考前臨時抱佛腳,縱使有時順利過關,甚至成績還不錯,但沒有日積月累的付出,絕對無法學得精通。
人性可善可惡,冥冥中影響著我們的一生,而且總是如實反映真正的自我,那是偽裝不出來的。

思維定式的力量
思維定式是行為與態度的源頭。脫離了這個源頭的言行就是表裡不一言不由衷。
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與現實世界相符。我們每個人腦中都有很多地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依據世界本來面目繪製的地圖,反映現實情況。另一類是依據思維定式繪製的地圖,反映個人價值觀。

思維轉換的力量
不論思維轉換的結果是否積極,過程是否漸進,都會讓我們的世界觀發生改變,而且改變的力度驚人。不論思維定式是否正確,都會決定我們的行為和態度,並最終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
行為和態度就是枝葉,思維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讓生活出現實質性的進展。實質性的變化還是要靠思維的轉換。

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定式
有人根據自己的經歷建立思維定式或者繪製地圖,然後藉此觀察自己的生活與人際關係。但是地圖不等於低於本身,它只是一種主觀的事實。只有”燈塔”式指引人類成長和幸福的原則才是客觀的事實。
原則是人類行為的指南針,歷經考驗長盛不衰,不證自明。要抓住他們的本質,最簡潔的方法就是設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後果,不會有人以為可以靠欺騙,不公,卑鄙,無能,平庸或者墮落來換得持久的幸福與成功。一個人的思維定式或者地圖越符合這些原則或者自然法則,就越能正確而高效地生活。比起為改變態度和行為所作出的努力,正確的地圖對於個人和人際關係效能的影響要大得多。

成長和改變的原則
人的一生包含了很多成長和進步階段,必須循序漸進。我們通常能夠在物質領域理解並接受”循序漸進”的原則,但在精神領域人際關係,甚至個人品德方面,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即便理解了也未必願意接受或實踐,結果妄圖走捷徑,想跳過關鍵步驟到達目的地的大有人在。
自然的成長過程不容違背,忽略或縮短,那隻會讓你平添失望和挫敗感。
與配偶子女朋友或者同事相處一定要學會傾聽,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撐。
教導孩子也要因時制宜。在關係和氣氛緊張的時候,教導會被視為一種評判與否定。關係融洽的時候,在私下裡對孩子循循善誘效果會加倍。一旦孩子體會到了真正擁有的感覺,自然會樂於與他人分享。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充分的耐心讓他們體會擁有的感覺,同時用足夠的智慧告訴他們付出的價值,另外還要以身作則。

癥結在於治標不治本
總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對個人魅力論空洞承諾抱有幻想。在於全美各類組織合作的過程中,我發現那些高瞻遠矚的主管都對所謂的勵志故事和演講避而遠之。因為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阿司匹林和創口貼,他們需要的是實質性的東西,需要過程。

新的思想水平
我們需要新的更深層次的思想水平,即基於原則的思維定式,他能正確引導我們實現高效能,改善人際關係,解決深層問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關係。由內而外的意思是從自身做起,甚至更徹底一些,從自己的內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維定式,品德操守和動機。
由內而外的觀點認為個人領域的成功必須先於公眾領域的成功。只有先新手對自己的承諾,才能信守對他人的承諾。由內而外是一個持續的更新過程。

如果你想擁有美滿的婚姻,那麼就做一個能產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強求對方。
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聽話,更討人喜歡,那麼先做一個言行一致,充滿愛心且懂得體諒的父母。
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與自主,那麼先做個更負責盡職的員工。
如果你希望獲得信任,那麼先做個值得信任的人。
如果你希望才華不被埋沒,那麼先修養自己的基本品德。

我們的思維定式,無論正確與否,是我們的態度與行為的根本,歸根到底是我們的人際關係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