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2 成熟模式圖 依賴-獨立-互賴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2 成熟模式圖 依賴-獨立-互賴

成熟模式圖

七個習慣並非零落、分散的心理原則。它們符合成長規律,提供了開發個人和人際效能的漸進、連續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讓我們依次經歷“成熟模式”——由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不斷進步。

幼年時我們完全依賴他人,需要他人的指引、養育和供給,否則最多存活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經年累月後,我們漸漸在身體、智力、情感和經濟方面變得獨立,直到有一天終於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能夠自我管理和自力更生。

在不斷成長與成熟的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自然界的互賴關係,生態學不但支配著自然界,也支配著人類社會。我們還會發現,人性的較高層次必須通過人際關係體現,人生也是互賴的。

從嗷嗷待哺到長大成人的過程遵循了自然法則,而且成長是要多方面衡量的。生理髮育成熟不表示智力或情感也同樣成熟,反之,生理缺陷並不代表智力或情感發育不足。

“成熟模式圖”(Maturity Continuum)即人類成長的三個階段,分別為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

依賴(Dedependence)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為我的失敗負責。

獨立(Independence)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Interdependence)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依賴期的人靠別人來實現願望;獨立期的人單槍匹馬打天下;互賴期的人,群策群力實現最高成就。

生理上無法獨立(癱瘓或殘疾)的人需要別人幫助;情感上不能獨立的人,其價值和安全感都來自他人的看法,一旦無法取悅別人便會極度沮喪;智力上無法獨立的人需要他人幫忙思考和解決生活中的大小問題。

相反地,生理上獨立的人可以自食其力;智力上獨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想象、思考、創造、分析、組織與表達的能力;情感上獨立的人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惡而影響自我價值評價。

顯而易見,獨立遠比依賴要成熟,可謂人生的重大成就,但卻不是最高成就。不過當前社會總是大力推崇人的獨立性,許多個人和組織也堂而皇之地以此為目標。大多數勵志類書刊都過分強調獨立,彷彿人際溝通和團隊精神並不重要。其實這多半是對依賴的矯枉過正,是為了避免被他人控制、擺佈和利用。

至於互賴的概念則經常被人與依賴混為一談,無怪乎我們總是見到有人明明為了自私的理由拋棄妻子,卻都假借獨立的名義,逃避社會責任。

那些宣傳要“擺脫桎梏”、“追求解放”、“堅持自我”、“自做自事”的人反而因此暴露了依賴心理——任由他人傷害自己的情感,或是把超出自己控制範圍的人和事看作自己遭遇的始作俑者。這種心理是內在而非外在的,因此很難擺脫。

當然,我們所處的環境的確需要改進,但依賴問題源自個人的成熟度,與環境無關。即使身處較好的環境,也可能是扶不起的阿斗。

真正獨立並不適於互賴的現實生活。只知獨立卻不懂互賴的人只能成為獨個的“生產標兵”,卻與“優秀領導”或“最佳合作者”之類的稱呼無緣,也不會擁有美滿的家庭、婚姻或集體生活。

人生本來就是高度互賴的,想要單槍匹馬實現最大效能無異於緣木求魚。

互賴是一個更為成熟和高階的概念。生理上互賴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會比單幹更有成效;情感上互賴的人,能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但也知道愛心、關懷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賴的人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但只有獨立的人才能選擇互賴,尚未擺脫依賴性的人則無此條件,因為他們無論在品德還是在自我把握方面都尚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