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5/30: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關鍵詞:概念 潛意識 防禦
1
一個好銷售擅長的就是打破防禦,一個好產品經理,則是根本不讓使用者啟動防禦。
產品是被動的藝術。
因為產品不能像真實的人那樣教育使用者、說服使用者,只能靜態地等待使用者的選擇。
意識即防禦。
所以,要做順應使用者潛意識的產品,不要讓使用者思考,不要激發使用者的防禦心理。
2
正常人的概念當中,產品對應的應該是需求,對吧。但樑寧現在根本不談需求,講完情緒,現在又開始講潛意識。
為什麼?
有些顛覆我的認知,但想來又非常有道理。
3
傳統認知,產品是什麼?電視、冰箱、車子、房子、書籍,等等等。它們是實物形態的產品,我們需要才買,不需要就不買。
注意,是買。
而網際網路時代,產品的概念已經擴充套件到無形的東西,APP是產品,服務是產品,甚至你的本人,也可以是產品。
這種產品跟傳統產品有啥區別呢?
傳統產品,需要你來買;而網際網路時代的產品,需要你來用。
之前講到,要麼做一個讓使用者愉悅到暴爽的產品,要麼做一個幫人抵禦恐懼的產品。
問題是,我不知道什麼能讓我愉悅,也不知道什麼能幫我抵禦恐懼,我得用了才知道。產品那麼多,我的時間和精力又有限,我為什麼要用你的產品呢?
最為關鍵的,實物產品有銷售人員,網際網路產品有嗎?沒有啊,你用或不用,產品就在那裡,不說不話。
一個APP好用,想都不用想,一切自然發生,我有可能繼續用。一旦有啥問題卡殼,我得思考怎麼搞,就會瞬間不愛,我很可能就再也不碰它。
丹尼爾.卡尼曼將我們的大腦分為系統一和系統二。系統一是本能和情緒,系統二是理性思考。我將系統一稱為易燃氣體,將系統二稱為惰性氣體。
為啥呢?
我們天生就不願思考,排斥思考,它很懶惰嘛。現在一個產品還沒怎麼樣呢,就讓我思考,只能說拜拜了。
在這裡,意識的意思就是——思考。
4
作為一個銷售,習慣了去說服人,習慣了去挖掘客戶的需求。銷售難不難?難啊,因為你一直在打攻防戰!別人守,你攻。
但產品經理不一樣,好產品就是不要讓人思考,不要激發使用者的防禦心理,在不經意間讓使用者上手。
《孫子兵法》講:“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一個好產品經理不一定是個好銷售,但真正的好銷售,他必須是個好產品經理,或者至少具有產品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