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7/30:自我和自律,到底選哪個?

關鍵詞:自我 自律 驅動
1
自我的人更適合做產品經理,因為創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靠愉悅驅動的人,往往自我。
靠恐懼驅動的人,往往自律。
2
樑寧用右腦和左腦的模型,對照自我和自律的概念。
具有左腦思維的人,邏輯推理能力強,更自律,更容易角色化,但是感受力差;具有右腦思維的人,感受力強,善於建立自己的新觀察,但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自我和自律,應該是相伴相生,沒有完全自我的人,也沒有完全自律的人。
左腦和右腦更多地是我們一個研究模型。
極端自律的人不多,極端自我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中間狀態,自我還是自律更多是時間、場合的不同表現。
3
此前講到,產品經理要有同理心,順應使用者的潛意識。
喬布斯個性暴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按正常的理解,他這種缺乏同理心的人,如何能做出偉大的產品呢?
我的答案是:他的想法、他的審美,他的這種自我,正好契合了這個時代的人的心理需求。
也就是說,喬布斯贏在他的自我,更贏在時代恰好需要他的自我表達出來的東西。
做出QQ的馬化騰和做出Facebook的扎克伯克同樣是偉大的產品經理,但他們同時是公司的管理者,他們是自我還是自律呢?
他們必然也極度自律。
那這個自我和自律的說法到底有多少合理性?
我認為,產品經理分兩種。
一種像喬布斯那樣,堅持自己的看法,極端自我,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一種是廣大的優秀產品經理,他們有很強的洞察力和觀察力,然後能夠非常自我,非常堅持地把他們認為對的東西表達出來。
喬布斯固然偉大,但他的成功真的有很大偶然性,不是普通人應該學的路徑。
先洞察,再自我,才是普通人的正確姿勢。
4
不管是右腦、左腦,還是自我、自律,都是思維框架,是我們可用的模型,切不可生搬硬套。
我們既要有所恐懼,讓自己自律;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正興趣,釋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