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十個習慣煉成高效能人士

十個習慣煉成高效能人士

作者 會有 高效 概念 ron sum 多語言 靈感 閑聊

其實,這篇文章跟那本經典的Seven Habits(《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習慣》)並無半毛錢關系,而是我自己多年來生活工作中踐行經驗的總結。

我並無過人的天資和智商,行走職場多年,能達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並小有收獲,靠的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只要長期堅持,你也能煉成高效能人士,事半功倍的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

做一件事,我往往希望了解它所包含的關鍵概念、背後的工作原理或是底層邏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習慣的力量》一書中關於習慣的定是:習慣是我們刻意或深思後做出的選擇,即使過了一段時間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

習慣的形成有著可靠的生理學基礎:大腦將一系列行為變成一種自動的慣常行為,這個過程被稱為“組塊化”。

簡而言之,習慣形成的工作機制是一個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的習慣回路

獎賞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這一點不難理解。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你經常能從一個行為中得到益處,你肯定願意長期持續它。抓住這個關鍵,養成一個習慣其實並不難,並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需要多強大的自律精神和意誌力。

通俗的說,習慣養成的秘訣就跟把大象關冰箱一樣分三步:

先在大腦裏充分認同接受,想清楚這件事為什麽要做,它能帶給你什麽好處?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嘗到甜頭以後繼續做、長期做。

直到它成為你下意識的動作,不做就會覺得不對勁。

以下十個習慣,從開始至今令我受益匪淺,所以對我來說,並不需要刻意堅持,它們已成為我的生活方式,就如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1、提前計劃和準備的習慣

做年度計劃,然後分解成月度和每日計劃,可以讓你每天都在向著自己的目標靠近,把時間聚焦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而免受身邊諸多時間竊賊(追肥皂劇、刷微信微博、玩遊戲、逛街、閑聊等)的幹擾。

很多時候定力不夠,是因為我們內心缺乏信念,看不清自己想要的東西,沒能讓它熠熠生輝的吸引著我們朝它前進。

每晚臨睡前預覽第二天的主要任務,做到心裏有數,還可以提前準備所需的物品,而不至於一早起床手忙腳亂。而且帶著它們入睡,有時潛意識可以給你更多意想不到的想法和靈感。

提前規劃,把任務分解成多項更小的任務,便於多任務穿插、統籌安排,更有效的組織時間的利用,以及避免可能的時間沖突。

比如一周以後你要在公司主持一個部門大會,如果提前開始準備,就可以把以下分解任務提前有條不紊、從容不迫的安排到每日計劃裏:

準備大會所需日程和材料(有些材料可能還需要別人來完成和提供)、邀請相關主題主講人、熟悉講話稿、預訂場地、發送大會通知等等。如果不提前準備,你可能會碰到別人沒有足夠時間完成你所需的材料、主講人時間沖突、預訂不到場地等困難。

出去旅行,我也會提前做好攻略,準備好所需物品,並且以更低的價格訂到機票、酒店和門票,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旅行。

2、隨手記錄的習慣

大腦應該是中央處理器,而非存儲器。“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不應過度信賴頭腦的記憶功能,而是應該養成隨手做記錄的習慣,把頭腦從低級的存儲功能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為高級的思考功能。

手頭常備筆和紙,以及手機裏的記錄軟件,隨時記錄有用的信息或是稍縱即逝的靈感和觀點,經過整理形成方便查找的文檔。

總結、記錄和整理的習慣,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條理有效率,也可以看到自己積累和成長的足跡。

3、閱讀的習慣

可能有人會說,養成閱讀習慣還不簡單?我天天都在閱讀,讀新聞、讀微博、讀微信的各種轉帖。我這裏指的閱讀不包括這些碎片式的快餐閱讀,而是成體系的、有邏輯結構的書籍閱讀。

我們的頭腦和心靈需要有營養的大餐,讀書才能真正汲取作者的智慧,層層遞進的透徹理解一個主題,而不是碎片式閱讀的斷章取義、一知半解。

如果沒有讀書的習慣,則可能會有時間也讀不進去。無論走到哪裏,隨身攜帶一本書,可以讓你從容應對排隊、堵車、航班晚點等突發事件而不至於無所事事、浪費時間。

但如果只閱讀不實踐,就只是了解了書裏的內容,而沒有把內容變為自己的經驗和智慧。

所以,我向來推崇踐行式閱讀,當看到書中有啟發的要點或方法,總是想要親自試試,看是不是適合自己、其效果是不是真的如書中所說、有沒有可改進的地方。正是基於這個理念和初衷,我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號“讀步書林”。

“實踐出真知”,試過發現真的有用,也許你的某個觀點或行為就此改變,你就這樣一點點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這也是書籍對一個人的塑造作用。

4、寫作的習慣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兩者兼具,我們的思想才是與外界流通的、經過梳理和考驗的。很多人覺得寫作是多麽高端、復雜的事情而不敢動筆,其實寫作並沒有那麽高的要求,心裏有話、不吐不快、訴諸於筆端,就是“寫作”

寫作不僅是與自己的對話、對思路的梳理,是一種表達方式,時間久了,更會成為一個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修煉方式,讓你不辜負這一生的美好光陰。

當你把自己的想法、經驗和心得整理成可視化的文字,在便捷的互聯網時代,借助簡書、公眾號等平臺,就成了最為高效的交流和分享渠道,日積月累甚至有可能打造獨一無二的個人品牌和影響力。

5、總結的習慣

定期的總結,可以把相近的事物歸類,把不同的事物做對比,跳出瑣碎看到主要、共性或差異的東西,可以跳出自身、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成長和過失,也可以形成可存檔、可分享的經驗。經常總結,可以提高歸納和分析能力,培養宏觀思維和大局觀。

生活中可以總結的內容很多比如:

總結每月的消費清單,看有沒有哪些消費可以節省;

總結自己每年的閱讀書單,來分析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

總結每一階段的工作成績和過失,可以提高業績,還可以分享給後來新人、幫助他們避免一些彎路;

總結每年的收獲,比較新年伊始制定的目標,可以為來年制定更為可行的目標。

每一天的日子和工作都是瑣碎的,總結就好比針線,把散亂的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鏈。

6、確認的習慣

很多時候溝通的斷層來自於沒有確認:A說一件事,B“ok”了一聲,A就以為B和自己想法一致,或者答應了自己的請求。誰知B的“ok”只是表示聽到了,其實他根本不認同A的看法或者不同意他的請求,於是兩者之間可能出現沖突或誤解。

這時如果A要求得到B的明確確認,就會避免類似的溝通誤區。

確認包括雙向,當我作為發起者,在溝通結尾,我會把自己的意圖再向對方確認一下,為對方隨意做“假設”(making assumption)(比如以為對方的ok表示同意)是溝通不暢的常見罪魁禍首;當我作為接收者,收到對方的郵件或消息,我會馬上回復以確認信息收到,完成對方請求時也會主動發送郵件作為確認,可以使溝通更為有效。

確認的習慣在高效、多語言多文化的跨國企業裏尤為重要,養成這個習慣,不僅提升業績,還會讓大家更喜歡與你共事。

7、早起的習慣

很多人抱怨時間不夠用,對高效人士各種羨慕嫉妒恨,但對人家的努力卻視而不見。其實你在睡懶覺的時候,人家就已經早起在讀書寫作或健身了好嗎?

早起之後的一兩小時,頭腦最為清醒,環境最為清靜,可以完成最需要專註的事情。多年早起的習慣,讓我讀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文章,並且保持了練瑜伽的習慣。

試想你每天比別人多出一兩個小時,那能多做多少事情呀。有人會說,我晚睡,也是每天比別人多出幾個小時。但早起比晚睡要更有利於身體健康,關於熬夜的害處,想必無需多說。

8、守時的習慣

在外企久了,被長年熏陶出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習慣,上文的確認習慣是一個,還有就是守時。

要做到守時其實並不難,只要掌握一個關鍵,那就是無論何事,都給自己留個提前量。無論開會、赴約、趕飛機火車,都提前一點,避免突發狀況。對此,我有兩次慘痛教訓。

在我職業生涯的早期,有一次要在公司內部做個內訓。因為講課只是我項目本職以外的額外工作,那段時間正好項目任務緊,我就忙到課前五分鐘才急急忙忙的抱著電腦往會議室趕。

走之前由於沒時間喝水就想吃一片草珊瑚含片潤喉,誰知情急之下嘴唇竟被包裝錫紙割破,場面頓時血腥,當然也遲到了,可想而知那節課講得有多尷尬。

還有一次,去北京出差,上午十點的航班。由於對早高峰交通不該有的樂觀,我按照平時的慣例提前兩小時出門,結果等了一小時也沒打到車,眼睜睜誤了航班,導致後續的會議等工作安排全部亂套,簡直就是人在囧途。

一朝被蛇咬,這兩次糗事之後,我算徹底學乖了,再也不敢僥幸,任何事都寧願提前一點,磨刀不誤砍柴工。

守時也包括對最後期限(deadline)的重視。項目或任務的交付日期,一旦承諾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都要盡力達到。

如果確實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則一定要盡早告知,避免最後一刻的驚嚇(last minute surprise)——這是職場大忌。這樣的驚嚇來上幾次,你將信譽盡失,成為不被上司同事信賴的倒黴人士。

9、健身的習慣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年齡越大越體會到這句話是真理中的真理。

即使再成功,如果失去了生命和健康,則無論如何也不能稱為高效的人生。在這一點,我特別佩服村上春樹,作為一個高產作家,還能長年保持跑步的習慣和規律的作息,實屬不易。

我在養成瑜伽的健身習慣以後,也深深後悔以前從不運動的日子。健身可以全面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於無形中提升做任何事的效率。

10、專註的習慣

對於像我這樣每天被無數千頭萬緒、多項、並行多任務包圍的職場媽媽而言,要避免瘋掉或崩潰,有一門再好用不過的武功需要修煉,那就是——專註於當下

統籌安排好各項任務以後,當你做一件事時,就全身心投入只把這件事做好,暫時忘掉其它所有一切

2009年秋天,我要在兩個月內完成在職碩士畢業論文的編寫和答辯,那時老大才三歲,正是粘人的階段。我只好在每個周末暫時離開他,來到安靜的公司,給自己一個可以專註的環境,集中火力、速戰速決的搞定。

再比如現在,老二才兩個月,一天需要各種哄抱餵奶幾乎不離身。這篇文章就是我利用了很多個她睡著的片段時間,專註於當下,化零為整寫成的。有了家庭和年幼的孩子,要想有大塊自由的時間純屬奢望,專註力是善用碎片時間的法寶。

經過多年的修煉,我的這項武功日漸精湛,現在可以隨時隨地進入心流狀態,這是一種幸福美妙的體驗,無需外界肯定自己就可獲得的滿足感。

修煉的關鍵就是多做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多去享受和體會這種內心愉悅,慢慢的你就會越來越擅長去創造這種體驗。

在專註一項任務時切記要斷開網絡,平時也要控制漫無目的玩手機和微信的時間,這會增強你抵禦幹擾的能力。也許瑜伽的專註於當前呼吸和冥想術也幫助我提升了專註的能力。

有了這十個習慣,你可以忙而不亂、處變不驚,既朝著自己的夢想邁近,又照顧到多身份所需承擔的責任,達到“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的狀態。

■ ■ ■

十個習慣煉成高效能人士